魏公子列傳
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信陵君的出色才能,就是不管三教九流,均能相處的好。也善於發現人才為己所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那這個世界都是人才。所以沒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會用人的領導人。
侯嬴年紀已經70歲。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妻兒?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對於這樣的人。要給予富貴對侯贏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但信陵君懂得給予尊重。『士為知己者死』,信陵君懂得去尊重侯贏,所以侯贏最後為了守密而自盡身亡。身前又幫忙他策劃盜虎符,介紹朱亥給他,使得他可以成名天下。侯贏又藉著訪友的緣故,將信陵君的人格品行,讓人更加推崇。侯贏用以自污,但德行卻歸於信陵君,這也是侯贏對信陵君的報答。
另外朱亥知恩圖報的人。只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他是感激在心裡,等待機會報答的。如果信陵君沒有寬大的胸懷,在多次拜訪朱亥,而朱亥沒有回拜。因為朱亥不在意小禮小節。如果以一般人的價值看朱亥,就可能失去朱亥的效忠。但信陵君有這樣的氣度,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處君王之下,其實要懂得不要功高震主。信陵君因為知道趙王在邊境打獵的意圖。使得魏王恐懼他的才能,不讓他處理國事。除了功高震主外,人要懂得『功成身退,天之道。』信陵君發兵救了趙國後,就驕矜自滿。但他有智慧能聽進門客的勸諫,這也是他的長處之一。
相對於信陵君,平原君在意於一個人的出身,所以沒有辦法與毛公薛公,發自內心的交往。所以兩人的籠絡人心的手段,如錐立囊中,高下立判。然而處於最後信陵君還是回到了魏國,仍不敵秦國的反間計。一來是君王都恐懼使用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二來信陵君不善於處於臣子這個位子。其實要不功高震主,又能有所作為,其實是很難的,也很不容易。綜觀歷史,官場浮沈,是成於功業,而敗於人性。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 你的妻子影響你未來人生
非常讚賞鳳凰衛視美女主持沈星接受記者采 訪時說的這句話:一個男人最高的品味就是 他選擇的女人。一個男人的房子、車子、打 火機、西裝,當然都可以成為他品味的一部 分,但最本質、最真實表現一個男人品味的 是他選擇什麼樣的女人。
選 擇了什麼樣的女人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 的人生。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 郎,男人何嘗不是。寫《菜根譚》的洪應明 就說過“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濃妖不 及淡久,婚姻也是這樣。大文豪莎士比亞一 生寫下了眾多精彩的戲劇,但是他的婚姻觀 卻沒有任何浪漫色彩。因為他明悉婚姻道路 的艱難,更瞭解生活會耗損愛情。
人活這一輩子,究竟有什麼是我們必須要 的?真正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心態和閒適的心 情。只有家庭和睦,心態健康的人,才具備 閒適的條件。比如娶一個好女人,就能賦予 一個男人閒適的心情。那麼,應該娶一個怎 樣的女人才能算是有最高的品味呢?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作者/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天下雜誌出版
《不公平的代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重建有感成長與社會正義的經典著作
◎國際媒體報導推薦: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衛報、彭博商業周刊、美國公共廣播
◎版權銷售超過14種語文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 語風圓信
編集
無地地主人 郭凝之
師諱靈祐。福州長谿趙氏子。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剃髮。於杭州龍興寺。究大小乘教。二十三。遊江西參百丈。百丈一見。許之入室。 遂居參學之首。侍立次。百丈問。誰。師云。某甲。百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之云。無火。百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云。汝道無。這箇聾。師由是發 悟禮謝。陳其所解。百丈云。此乃暫時岐路耳。經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已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祇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汝今既爾。善自護持。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務。百丈云。將得火來麼。師云。將得來。百丈云。在甚處。 師乃拈一枝柴。吹兩吹。度與百丈。百丈云。如蟲禦木(徑山杲云。百丈若無後語。洎被典座瞞)時。師作典座。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師。作麼生。師以手撼門扇 三下。司馬云。太粗生。師云。佛法說甚麼粗細。一日。司馬自湖南來。謂百丈云。頃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百丈云。老僧住得 否。司馬云。非和尚所居。百丈云。何也。司馬云。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設居徒不盈千。百丈云。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司馬云。待歷觀之。時。華林覺為第 一座。百丈令侍者請至。問云。此人如何。司馬請謦欬一聲行數步。司馬云。不可。百丈又令喚師。師時為典座。司馬一見。乃云。此正是溈山主人也。百丈。是夜 召師入室。囑云。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華林聞之云。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百丈云。若能對眾下得一語出格。當與 住持。即指淨瓶問云。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甚麼。華林云。不可喚作木[木+戾]也。百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便出去。百丈笑云。第一座。輸卻山子也。師遂 往焉。是山峭絕。敻)無人煙。猿猱為伍。橡栗充食。經于五七載。絕無來者。師自念言。我本住持。為利益於人。既絕往還。自善何濟。即捨菴而欲他往。行至山 口。見蛇虎狼豹。交橫在路。師云。汝等諸獸。不用攔吾行路。吾若於此山有緣。汝等各自散去。吾若無緣。汝等不用動。吾從路過。一任汝喫。言訖。蟲虎四散而 去。師乃回菴。未及一載。安上座(即懶安也)同數僧。從百丈來。輔佐於師。安云。某甲。與和尚作典座。待僧至五百眾。乃解務。自後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 眾共營梵宇。連師李景讓。奏號同慶寺。相國裴公休。嘗咨玄奧。繇是。天下禪學輻輳焉。有得法上首仰山寂禪師。故世稱溈仰宗。
上堂。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從上諸聖。祇說濁邊過 患。若無如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淨無為。澹泞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時有僧問。頓悟之人。更有修否。師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 時。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從 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縱有百千妙義。抑揚當時。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計始得。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若也單刀直入。則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