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阿含經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雜阿含經>> 







1127 ---四法成就是須陀洹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成就四法者,當知是須陀洹。何等為四?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第(31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富樓那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說法。我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佛告富樓那:「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之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若有比丘,眼見可愛、可樂、可念、可意、長養欲之色,見已欣悅、讚歎、繫著,欣悅、讚歎、繫著已歡喜,歡喜已樂著,樂著已貪愛,貪愛已阨礙。歡喜、樂著、貪愛、阨礙故,去涅槃遠。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富樓那!若比丘眼見可愛,(可)樂、可念、可意、長養欲之色,見已不欣悅、不讚歎、不繫著,不欣悅、不讚歎、不繫著故不歡喜,不歡喜故不深樂,不深樂故不貪愛,不貪愛故不阨礙。不歡喜、不深樂、不貪愛、不阨礙故,漸近涅槃。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佛告富樓那:「我已略說法敎,汝欲何所住」?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說敎誡,我欲於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佛告富樓那:「西方輸盧那人,兇惡、輕躁、弊暴、好罵。富樓那!汝若聞彼兇惡、輕躁、弊暴、好罵、毀辱者,當如之何」?富樓那白佛言:「世尊!若彼西方輸盧那國人,面前兇惡、訶罵、毀辱者,我作是念:彼西方輸盧那人,賢善、智慧,雖於我前,兇惡、弊暴、好罵、毀辱我,猶尚不以手石而見打擲」。佛告富樓那:「彼西方輸盧那人,但兇惡、輕躁、弊暴、罵辱,於汝則可脫,復當以手石打擲者,當如之何」?富樓那白佛言:「世尊!西方輸盧那人,脫以手石加於我者,我當念言:輸盧那人賢善、智慧,雖以手石加我而不用刀杖」。佛告富樓那:「若當彼人脫以刀杖而加汝者,復當云何」?富樓那白佛言:「世尊!若當彼人脫以刀杖而加我者,當作是念:彼輸盧那人賢善、智慧,雖以刀杖而加於我,而不見殺」。佛告富樓那:「假使彼人脫殺汝者,當如之何」?富樓那白佛言:「世尊!若西方輸盧那人脫殺我者,當作是念:有諸世尊弟子,當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以繩自繫,或投深坑。彼西方輸盧那人,賢善、智慧,於我朽敗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脫」。佛言:「善哉!富樓那!汝善學忍辱,汝今堪能於輸盧那人間住止。汝今宜去,度於未度,安於未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爾時、富樓那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如實顯現


雜阿含36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勤方便,修習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禪思、內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實顯現。云何如實顯現?老死如實顯現,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如實顯現。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如實顯現,行集、行滅、行滅道跡如實顯現。此諸法無常,有為,有漏,如實顯現」。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如實顯現。是法性。法性是空,所以無我可修、無法可執,所以沒有有(人)為的造作。人不去造作、在定中,只是伏而不斷。如果能直接知道法的實相,直接契入法性空寂,才能解脫。就像不斷的拔草,它還是會一直長出來,要根本的解決煩惱,就是除掉它的根,就是契入法性。

現在最安穩的弘法方式,就是求佛、拜佛、念佛號、念咒、消災。求不來、問題不能解決,就是不夠恭敬與虔誠。學佛不是個『信』字能了、能解脫。明白了,就可以從根本解決問題,就像截斷樹的根,如此而已。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第727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力士聚落人間遊行,於拘夷那竭城希連河中間住。於聚落側,告尊者阿難:「令四重襞疊,敷世尊多羅僧,我今背疾,欲小臥息」。尊者阿難即受敎敕,四重襞疊敷多羅僧已,白佛言:「世尊!已四重襞疊敷多羅僧,唯世尊知時」。爾時、世尊厚襞僧伽梨枕頭,右脅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覺想。告尊者阿難:「汝說七覺分」!時尊者阿難即白佛言:「世尊!所謂念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佛告阿難:「汝說精進耶」?阿難白佛:「我說精進,世尊!說精進,善逝」!佛告阿難:「唯精進修習、多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語已,正坐端身繫念。


 


    聽到這一經,實在令我們感動。我是愚痴無聞凡夫。佛已經成就了。但是佛教導弟子,是怎麼的以身作則。能不令人感動嗎?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第(926) 經:真實禪不依一切、悉伏彼想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谷精舍。爾時、世尊告詵陀迦旃延:「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如強良馬,繫槽櫪上,彼馬不念我所應作、所不應作,但念穀草。如是丈夫,於貪欲纏多所修習故,彼以貪欲心,思惟,於出離道不如實知,心常馳騁,隨貪欲纏而求正受。瞋恚、睡眠、掉悔、疑多修習故,於出離道不如實知,以……疑蓋心思惟以求正受。詵陀!若真生馬,繫槽櫪上,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駕乘之事。如是丈夫,不念貪欲纏住;於出離如實知,不以貪欲纏而求正受;亦不瞋恚、睡眠、掉悔、疑纏多住;於出離瞋恚、睡眠、掉悔、疑纏如實知,不以……疑纏而求正受。如是詵陀!比丘如是禪者,不依地修禪,不依水、火、風、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而修禪;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見、聞、覺、識,非得、非求、非隨覺、非隨觀而修禪。詵陀!比丘如是修禪者,諸天主伊濕波羅、波闍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禮而說偈言:



「南無大士夫!南無士之上!以我不能知,依何而禪定」。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第38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色、識,因緣生,若欲、若貪、若昵、若念、若決定著處,於彼諸心善自防護。所以者何?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礙有難;此惡人所依,非善人所依,是故應自防護!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譬如田夫,有好田苗。其守田者懶惰放逸,欄牛噉食,愚癡凡夫亦復如是,六觸入處,乃至放逸,亦復如是。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欄牛不食,設復入田,盡驅令出。所謂若心、若意、若識,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善自攝護,盡止令滅。若好田苗,其守護田者不自放逸,欄牛入境,左手牽鼻,右手執杖,遍身搥打,驅出其田。諸比丘!於意云何?彼牛遭苦痛已,從村至宅,從宅至村,復當如前過食田苗不」?答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憶先入田遭捶杖苦故。如是比丘!若心、若意、若識,多聞聖弟子於六觸入處,極生厭離、恐怖,內心安住,制令一意」。


「諸比丘!過去世時,有王聞未曾有好彈琴聲,極生愛樂,耽湎、染著。問諸大臣:此何等聲,甚可愛樂?大臣答言:此是琴聲。王語大臣:取彼聲來。大臣受敎,即往取琴來,白言:大王!此是琴,作好聲者。王語大臣:我不用琴,取其先聞可愛樂聲來。大臣答言:如此之琴,有眾多種具,謂有柄、有槽、有麗、有絃、有皮,巧方便人彈之;得眾具因緣,乃成音聲,非不得眾具而有音聲。前所聞聲,久已過去,轉亦盡滅,不可持來。爾時、大王作是念言:咄!何用此虛偽物為!世間琴者,是虛偽物,而令世人耽湎、染著。汝今持去,片片析破,棄於十方。大臣受敎,析為百分,棄於處處。如是比丘!若色、受、想、思、欲,知此諸法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而便說言是我我所,彼於異時一切悉無。諸比丘!應作如是平等正智如實觀察」!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第4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共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悅已,卻坐一面。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時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陰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須陀洹果證」。又問舍利弗:「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羅!已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亦當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證」。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羅!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當復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證」。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言:「得阿那含果證已,欲得阿羅漢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羅!得阿那含果證已,欲得阿羅漢果證者,當復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法精勤思惟,得阿羅漢果證」。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得阿羅漢果證已,復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此五受陰法,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起,出講堂,於堂陰中大眾前,敷座而坐。爾時、世尊歎優陀那偈:「法無有吾我,亦復無我所,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



時有一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無吾我,亦無有我所,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佛告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計色是我,異我,相在;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多聞聖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見者。此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色是苦,受、想、行、識是苦。色是無我,受、想、行、識是無我。此色非當有,受、想、行、識非當有。此色壞有,受、想、行、識壞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當有,如是解脫者,則斷五下分結」。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斷五下分結已,云何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畏。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比丘!識於此處,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增進、廣大生長。若作是說:更有異法識,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若增進、廣大、生長者,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益生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比丘!離色界貪已於色意生縛亦斷,於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復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受、想、行界離貪已,於受、想、行意生縛亦斷;受、想、行意生縛斷已,攀緣亦斷,識無所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識無所住故不增長,不增長故無所為作,無所為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脫,解脫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比丘!我說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滅盡、寂靜、清涼」。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覺涅槃的人,『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滅盡、寂靜、清涼』。這段話蠻值得要往生的人思維看看。核心佛法教義,涅槃是自覺自證,沒有要往那裡去,這就是原來佛說的法。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阿含業相應品鹽喻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一四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生聞梵志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有親族。極所愛念。忽然命終。我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


佛告婆羅門。非一向得。若汝親族生地獄中者。得彼地獄眾生食。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飲食。若生畜生.餓鬼.人中者。得彼人中飲食。不得汝所施者。婆羅門。餓鬼趣中有一處。名為入處餓鬼。若汝親族生彼入處餓鬼中者。得汝施食。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