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傳
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信陵君的出色才能,就是不管三教九流,均能相處的好。也善於發現人才為己所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那這個世界都是人才。所以沒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會用人的領導人。
侯嬴年紀已經70歲。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妻兒?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對於這樣的人。要給予富貴對侯贏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但信陵君懂得給予尊重。『士為知己者死』,信陵君懂得去尊重侯贏,所以侯贏最後為了守密而自盡身亡。身前又幫忙他策劃盜虎符,介紹朱亥給他,使得他可以成名天下。侯贏又藉著訪友的緣故,將信陵君的人格品行,讓人更加推崇。侯贏用以自污,但德行卻歸於信陵君,這也是侯贏對信陵君的報答。
另外朱亥知恩圖報的人。只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他是感激在心裡,等待機會報答的。如果信陵君沒有寬大的胸懷,在多次拜訪朱亥,而朱亥沒有回拜。因為朱亥不在意小禮小節。如果以一般人的價值看朱亥,就可能失去朱亥的效忠。但信陵君有這樣的氣度,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處君王之下,其實要懂得不要功高震主。信陵君因為知道趙王在邊境打獵的意圖。使得魏王恐懼他的才能,不讓他處理國事。除了功高震主外,人要懂得『功成身退,天之道。』信陵君發兵救了趙國後,就驕矜自滿。但他有智慧能聽進門客的勸諫,這也是他的長處之一。
相對於信陵君,平原君在意於一個人的出身,所以沒有辦法與毛公薛公,發自內心的交往。所以兩人的籠絡人心的手段,如錐立囊中,高下立判。然而處於最後信陵君還是回到了魏國,仍不敵秦國的反間計。一來是君王都恐懼使用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二來信陵君不善於處於臣子這個位子。其實要不功高震主,又能有所作為,其實是很難的,也很不容易。綜觀歷史,官場浮沈,是成於功業,而敗於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