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時代的臨終關懷

雖然人們不願意去面對,但是人類總是需要面對生老病死。也總有一天要死,沒有不死的人。現在的人死了之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僅就佛教的處理方式來談。


現在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念佛往生、助念、死後超渡。大致上是這樣。佛那時候卻沒有這樣,也沒有叫我們往生那裡去,更沒有鼓勵持咒。可以從雜阿含經(最原始、最核心,佛在世說的經文中,看出當時與現在流傳後的差異)看出與現代佛教徒處理後事的差異。就知道我們離佛到底有多遠了?正見差距有多大了?除了深感痛心外,也是佛弟子的責任。


佛很慈悲在得知弟子身體病痛,都會去看病。這些我引用的經文內容,不外出提醒出家眾,平常佛上課的內容。諸如:人的五蘊、六根、六塵不實。身內、身外找不到一個真實的我。因為無我是佛與外道不同之處。


其中背後的甚深思維就是緣起法。有關後世不斷去補充說明的轉世輪迴的問題,在佛在世時歸類在十四無記中。也就是不回答中。因為無我,你怎麼去回答輪迴的問題?(因為,有業力無作者這個解釋起來很難,不是本文深究的內容)。


所以說真的,佛的緣起法甚深,沒有智慧與深信的人可能會認為佛所說的是一場騙局,但是去深入雜阿含的人,會知道佛說的法是科學、不是迷信,是可以當下自證。是自力,而非靠佛力超渡、幫助而得解脫。在佛在世時,是不轉眾生定業。不像後來的大乘佛法,眾生都仰望佛力的幫助。這是很大的差別。也可以從中看出佛法流轉的差異,漸漸脫離佛的原意。


也是因為甚深,就算是我媽媽我也無法解釋緣起法給她聽。所以對於一般不是深入佛教的人,也沒有時間深入經藏的人,在轉世時我會建議,念佛往生,可以依借佛號平靜內心,比較可以往生善處。因為心不顛倒、也不起惡念故。所以附帶其他要件。就是不要急救、插管、捐贈器官。因為那會讓快死的人痛,容易起嗔恨心,這樣就容易去三惡道。下面附帶雜阿含的經文,供各位參考。


也不敢說『破』念佛往生,因為以前我也有不少時間在淨土宗上。但是我有一個疑問,就是佛說的『無我』與自力,到後來的阿彌陀佛淨土,要靠佛力與『有我』而帶業往生。如果同樣是真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那他的思想差異怎麼這麼大?錯,是根本相反了?到底該相信誰呢?如果是我當然相信佛在世說的言論。如此而已。



雜阿含第103

如是我聞: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彌國瞿師羅園。時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彌國跋陀梨園,身得重病。時有陀娑比丘,為瞻病者。時陀娑比丘詣諸上座比丘,禮諸上座比丘足,於一面住。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詣差摩比丘所,語言:諸上座問汝:身小差,安隱,苦患不增劇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至差摩比丘所,語差摩比丘言:「諸上座比丘問訊,汝苦患漸差不?眾苦不至增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隱,身諸苦轉增無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繩繼頭,兩手急絞,極大苦痛;我今苦痛,有過於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內藏,其牛腹痛,當何可堪!我今腹痛,甚於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懸著火上,燒其兩足;我今兩足,熱過於彼」。時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以差摩比丘所說病狀,具白諸上座。時諸上座,還遣陀娑比丘至差摩比丘所,語差摩比丘言:「世尊所說,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汝差摩能少觀察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已,往語差摩比丘言:「諸上座語汝:世尊說五受陰,汝能少觀察非我、非我所耶」?差摩比丘語陀娑言:「我於彼五受陰,能觀察非我,非我所」。陀娑比丘還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於五受陰,能觀察非我、非我所」。諸上座比丘復遣陀娑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汝能於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漏盡阿羅漢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往詣差摩比丘所,語差摩言:「比丘!能如是觀五受陰者,如漏盡阿羅漢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非漏盡阿羅漢也」。時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也」。時諸上座語陀娑比丘:「汝復還語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前後相違」!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往語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前後相違」!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於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羅漢者,我於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於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者,於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諸上座復遣陀娑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汝言有我,於何所有我?為色是我?為我異色?受、想、行、識是我?為我異(受、想、行、)識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不言色是我,我異色;受、想、行、識是我,我異(受、想、行、)識,然於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何煩令汝駈馳往反,汝取杖來,我自扶杖詣彼上座,願授以杖」!

差摩比丘即自扶杖,詣諸上座。時諸上座遙見差摩比丘扶杖而來,自為敷座,安停腳机,自往迎接,為持衣鉢,命令就座,共相慰勞。慰勞已,語差摩比丘言:「汝言我慢,何所見我?色是我耶?我異色耶?受、想、行、識是我耶?我異(受、想、行、)識耶」?差摩比丘白言:「非色是我,非我異色;非受、想、行、識是我,非我異(受、想、行、)識,然於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譬如優鉢羅、鉢曇摩、拘牟頭、分陀利華香,為即根香耶?為香異根耶?為莖、葉、鬚、精麤香耶?為香異精麤耶?為等說不」?諸上座答言:「不也。差摩比丘!非優鉢羅、鉢曇摩、拘牟頭、分陀利根即是香,非香異根;亦非莖、葉、鬚、精麤是香,亦非香異精麤也」。差摩比丘復問:「彼何等香」?上座答言:「是華香」。差摩比丘復言:「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離色;非受、想、行、識即我,我不離(受、想、行、)識。然我於五受陰見非我、非我所,而於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諸上座!聽我說譬,凡智者因譬類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種種灰湯浣濯塵垢,猶有餘氣,要以種種雜香薰令消滅。如是多聞聖弟子,雖於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然於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然後於五受陰,增進思惟,觀察生滅: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此)識,此識集,此識滅。於五受陰如是觀生滅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實正觀」。差摩比丘說此法時,彼諸上座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差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法喜利故,身病悉除。時諸上座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我聞仁者初所說,已解、已樂,況復重聞!所以問者,欲發仁者微妙辯才,非為嬈亂,汝便堪能廣說如來、應、等正覺法」。時諸上座聞差摩比丘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第25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比丘名優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塚間,蛇頭巖下迦陵伽行處。時尊者優波先那,獨一於內坐禪,時有惡毒蛇,長尺許,於上石間墮優波先那身上。優波先那喚舍利弗,語諸比丘:「毒蛇墮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駛來,扶持我身出置於外,莫令於內身壞,碎如糠糟聚」。時尊者舍利弗,於近處住一樹下,聞優波先那語,即詣優波先那所,語優波先那言:「我今觀汝色貌、諸根不異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壞,如糠糟聚,竟為云何」?優波先那語舍利弗言:「若當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我所;色陰,色陰是我、我所,受、想、行、識陰,受、想、行、識陰是我、我所者,面色諸根,應有變異。我今不爾,眼非我、我所,乃至識陰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諸根無有變異」。舍利弗言:「如是,優波先那!汝若長夜離我、我所、我慢、繫著、使,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起,云何面色、諸根當有變異」!時舍利弗即周匝扶持優波先那身,出於窟外。優波先那身,中毒碎壞,如聚糠糟。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猶如棄毒鈴。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如人重病愈。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如出火燒宅,臨死無憂悔。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以慧觀世間,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餘亦不相續」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優波先那屍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優波先那,有小惡毒蛇,如治眼籌,墮其身上,其身即壞,如聚糠糟」。佛告舍利弗:「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糠糟」。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誦何等偈,何等辭句」?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

「常慈念於彼,堅固賴吒羅,慈伊羅槃那,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亦慈迦拘吒,及彼黑瞿曇,難陀、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及以二足者,四足與多足,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依於水陸者,慈一切眾生,有量及無量。

安樂於一切,亦離煩惱生,欲令一切賢,一切莫生惡,

常住蛇頭巖,眾惡不來集。凶害惡毒蛇,能害眾生命,

如此真諦言,無上大師說。我今誦習此,大師真實語,

一切諸惡毒,無能害我身。貪欲、瞋恚、癡,世間之三毒,

如此三惡毒,永除名佛寶;法寶滅眾毒;僧寶亦無餘。

破壞凶惡毒,攝受護善人,佛破一切毒,汝蛇毒今破。

故說是咒術章句,所謂:

塢頻婆隸 頻婆隸 舟冗陸 波羅頻陸 抖渧 肅抖渧荈跋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諦尼羅荈施 婆羅拘苻塢隸 塢娛隸 悉波呵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說此偈、說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優波先那未曾聞此偈,未曾聞此咒術章句。世尊今日說此,正為當來世耳」。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第33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比丘白佛:「無常,世尊」!「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第1028 經正知正念以待時﹙有關病危﹚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伽梨隸講堂。時多有比丘疾病。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往至伽梨隸講堂,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諸比丘:「當正念、正智以待時,是則為我隨順之敎。比丘!云何為正念?謂比丘內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外身身觀念處……。內外身身觀念處……。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法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憶念。云何正智?謂比丘若來、若去,正知而住;瞻視、觀察,屈申、俯仰,執持衣缽,行、住、坐、臥,眠、覺,乃至五十、六十,依語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能起樂受,有因緣非無因緣。云何因緣?謂緣於身,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樂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身及樂受,觀察無常,觀察生滅,觀察離欲,觀察滅盡,觀察捨。彼觀察身及樂受無常,乃至捨已,若於身及樂受,貪欲使者永不復使。如是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緣非不因緣。云何為因緣?如是緣身,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苦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身及苦受,觀察無常,乃至捨,於此及苦受,瞋恚所使永不復使。如是正念、正智生不苦不樂受,因緣非不因緣。云何因緣?謂身因緣,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彼不苦不樂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彼身及不苦不樂受,觀察無常乃至捨,若所有身及不苦不樂受,無明所使永不復使。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厭離,於受、想、行、識厭離;厭離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樂覺所覺時,莫能知樂覺,貪欲使所使,不見於出離。

苦受所覺時,莫能知苦受,瞋恚使所使,不見出離道。

不苦不樂受,等正覺所說,彼亦不能知,終不度彼岸。

若比丘精勤,正智不傾動,於彼一切受,黠慧能悉知。

能知諸受已,現法盡諸漏,依慧而命終,涅槃不墮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第1024經阿濕波誓重病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阿濕波誓,住東園鹿母講堂,身遭重病,極生苦患。尊者富隣尼瞻視供給,如前跋迦梨修多羅廣說。謂說三受,乃至轉增無損。佛告阿濕波誓:「汝莫變悔」!阿濕波誓白佛言:「世尊!我實有變悔」。佛告阿濕波誓:「汝得無破戒耶」?阿濕波誓白佛言:「世尊!我不破戒」。佛告阿濕波誓:「汝不破戒,何為變悔」?阿濕波誓白佛言:「世尊!我先未病時,得身息樂正受,多修習;我於今日,不復能得入彼三昧。我作是思惟:將無退失是三昧耶」?佛告阿濕波誓:「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阿濕波誓!汝見色即是我,異我,相在不」?阿濕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復問:「汝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不」?阿濕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阿濕波誓:「汝既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何故變悔」?阿濕波誓白佛言:「世尊!不正思惟故」。佛告阿濕波誓:「若沙門、婆羅門,三昧堅固,三昧平等,若不得入彼三昧,不應作念:我於三昧退減。若復聖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但當作是覺知:貪欲永盡無餘,瞋恚、愚癡永盡無餘。貪、恚、癡永盡無餘已,一切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是法時,尊者阿濕波誓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歡喜踊悅,歡喜踊悅故,身病即除。佛說此經,令尊者阿濕波誓歡喜隨喜已,從坐起而去。


雜阿含第1025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年少新學,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少知識,獨一客旅,無人供給,住邊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篤。時有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一比丘,年少新學,乃至疾病困篤,住邊聚落客僧房中。有是病比丘,多死無活。善哉世尊!往彼住處,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即日晡時從禪覺,至彼住處。彼病比丘遙見世尊,扶床欲起。佛告比丘:「息臥勿起!云何比丘!苦患寧可忍不」?如前差摩修多羅廣說。如是三受,乃至病苦但增不損。佛告病比丘:「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汝得無變悔耶」?病比丘白佛:「實有變悔,世尊」!佛告病比丘:「汝得無犯戒耶」?病比丘白佛言:「世尊!實不犯戒」。佛告病比丘:「汝若不犯戒,何為變悔」?病比丘白佛:「世尊!我年幼稚,出家未久,於過人法、勝妙知見未有所得。我作是念:命終之時,知生何處?故生變悔」。佛告比丘:「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識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復問比丘:「於意云何?有眼識故有眼觸,眼觸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云何比丘!若無眼則無眼識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復問比丘:「若無眼識則無眼觸耶?若無眼觸,則無眼觸因緣生內受── 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故比丘!當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終,後世亦善」。爾時、世尊為病比丘種種說法,示敎、照喜已,從坐起去。時病比丘世尊去後,尋即命終。臨命終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

時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年少比丘,疾病困篤。尊者今已命終,當命終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云何世尊!如是比丘,當生何處?云何受生?後世云何」?佛告諸比丘:「彼命過比丘,是真寶物!聞我說法,分明解了,於法無畏,得般涅槃。汝等但當供養舍利」。世尊爾時為彼比丘受第一記。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ave890427 的頭像
    leave890427

    宗教是一種鴉片,使人不能活出自己

    leave890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