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該止於白龍王的境界
在我的理解中,白龍王仍止於天道、仙人的範疇。白龍王應該是屬於通靈。這樣的人我這輩子遇到大約六個。台南4個、桃園1個、台北1個。
通靈的人不見得是成名的人。要揚名的通常是有念頭要普渡眾生的。但是他們的方式還是幫人化解事情、指點迷津。這樣的人不需要外靈附身的也有,需要外靈上身才能辦事的也有。不過不管那一種,不脫離天道的範疇。
修行不該止於白龍王的境界
在我的理解中,白龍王仍止於天道、仙人的範疇。白龍王應該是屬於通靈。這樣的人我這輩子遇到大約六個。台南4個、桃園1個、台北1個。
通靈的人不見得是成名的人。要揚名的通常是有念頭要普渡眾生的。但是他們的方式還是幫人化解事情、指點迷津。這樣的人不需要外靈附身的也有,需要外靈上身才能辦事的也有。不過不管那一種,不脫離天道的範疇。
管見論『命』與『運』
人生就是不要多嘴,就不用寫這篇文章。要不是我在海鎮師的FB上說話太辣,也不會被加好友。被加好友就算了,去南山寺見了面,不說話評論了、裝死就沒事了,不用多寫這篇文章。
如是因,如是緣,就是如此。如果我低調一點,甚至我沒才華,也不會多一個FB朋友。我常說個性決定命運,易經說的態度決定吉凶悔究,都是同樣的道理。態度、個性、習氣,說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妳走的路是你自己不斷的選擇出來的。
明天上台北一日遊
海鎮師要離開南山寺,我打算去見上一面。可是因為以前有人住宿偷東西,所以管委會就不讓人住了。以前我在山上住過不少清靜的日子,可惜了。那裡風景不錯氣候宜人。
因為沒地方住,我也懶得多花錢。重要是師父沒有留一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佛說的:『以己為師』。是告訴我們知道佛法說的空性。就知道一切不可執著,一切不可住。功德、修行、神佛、涅槃,都是妄念。人渡過了河?還要攜帶著船走嗎?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法華經云:『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大小乘佛法,有存在許多問題與爭議。但看到這句話,問題就豁然而解。這句話以前聽 上海下鎮 法師說過,聽起來沒有多深刻的體會。現在想想大乘非佛說?小乘不是究竟法?其實也沒這樣重要。
再再思維如何教育小孩
小孩子其實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從細微處觀察到他的喜好、個性,那是前世累積下來的習氣,隨著慢慢長大,習氣會更加成熟,展現出更複雜、多變、明顯的樣子。說小孩子單純,是因為我們觀察的不夠仔細,也是因為小孩習氣還沒有被這社會薰習的緣故。
我常說改變習氣就是改變業力。而改變習氣的方法我體悟的是『自然之道』,而不是壓抑與戒律。如同小孩的玩具膩了自然放下。所以我的思維是,小孩的教育應該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是父母為主,去主導一切。
再思維如何教育小孩
最近有各叫阿閔的小孩,特別愛跟我玩。一來我是天下最閒的人,二來我喜歡小孩而且有耐心。所以只要他來奶奶家玩,就會一直叫阿伯。老遠就知道他來了。
從前我也一直困擾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如果當父母要教育小孩也是同樣的困擾。最近我懂了,覺得最適合小孩的,是給他適合他人間歷練的環境與方式,而不是強迫他修行?或符合人間的期待。這是我最近的看法。
修行是什麼?
以下存屬瞎子摸象之言,有興趣自己參考、思量。
第一、『空』:沒有多餘的字。沒有要修行的人、要如何的願力?要往生去那裡?該如何作為才是修行。修行只是看見自己每一個『我』的生起,但不去跟隨,直到『我』不在生起。
我要追求的是實相(道)---而非言語或文字傳達的『法』
我想要追求的是『實相』(道),而非人云亦云的『法』,或文字相記載的一切神佛說。到了我這個地步,我只能不斷的問自己與改變自己的習氣。世俗的一切規則與戒律是給需要抓住東西的人。要到空的境界,仍需要不斷的放。放到無可放下之處,自然解脫。
說法是要看眾生的需要。有為法,是給需要戒律、功德、有規則可以遵循的眾生。無為法,無一字可說,只能『捻花微笑』。越是去看照自己的內心,我慢慢的用『自然』去取代『戒律』。用改變習氣去取代『業力』。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會慢慢解釋。
星爺的西遊降魔篇---有修行意味的對白
武俠的高手,飛花落葉皆可傷人。在修行的人眼中:『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重點不是你看到什麼?做了什麼?在於你從中體悟到什麼?聽音樂、看電影、做人間一切事,皆能讓人開悟。所以在修行人眼中,做什麼都可以開悟,做什麼都是修行。沒有什麼不是修行,大小多少,均不在分別之列,均在道中。所以需要的不是戒律(不該去做什麼),而是從人間總總事物的變化中,體會到『道』。只要你用道心去體會一切,沒有什麼不能讓你開悟。劇中的對白:
剝---損之又損,至於大道
剝卦,在易經裡不是一個很好的卦。對於一般追求外在的人,剝是減損,山地剝象徵擁有的不斷的流失。但是對於修道的人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卦。
擁有太多,永遠不知道夢想與野心的界線。人一旦失去了,才知道其實活著這件事需要的並不多。所以我喜歡剝這個卦。人要懂得放與捨,漸漸的就會發現。剝到最後自己是空心的、是無自性、是無我的。生活所需要的,其實也不多。擁有的少了,才會發現自己,才會往自己的內心看。因為外在的事物自然的放下與看開了。生活的物欲滿足了就好,所以我喜愛這個剝卦。心往內心看了,自然能順於大道。
這標題也就是我對剝卦最簡單定義。在剝的過程中當然會不習慣,會起煩惱,但是越是放下外在,內心的滿足,是永遠不能為外物所取代的。
無聊、無聊、很無聊
無聊有兩種,一種是無事的無聊。第二種是沒有對外在沒有牽掛的無聊。我是處於接近第二種。
最近覺得外在的東西,越來越無趣了。相對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更多了。而外在的東西不能吸引自己,就需要面對內心的負面情緒與光明。其實那種感覺很苦悶。
笨蛋,不只是看念頭
觀照,參禪常看照著自己的念頭。然而念頭從何而生?從何而起,浮出的念頭從何而來,我的確沒有深入想過。讀了許多書比如六祖壇經、老子,老衲慚愧都沒開悟。就差那層窗戶紙。剛剛跟鄭仙人聊天他點了我,我就豁然開朗了。
http://blog.xuite.net/chairs.lin/chairs/37678479照片轉貼自這裡
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一開始我是從日本看來的。後來才知道又跟藏傳佛教脫離不了關係。我喜歡簡單乾淨的佛法,沒有外力信仰與崇拜。一個佛陀就夠我們深思與修行,不需要滿天神佛。許多佛與菩薩,只是為了市場需求,滿足眾生總總的意欲而已。但修行就一條路,需要滿路的神佛塞滿嗎?
我對藏傳佛教的看法
我對藏傳佛教,覺得有許多不如法的地方。雖然我是個凡夫,默默無聞,修行的也很慚愧,但是我就我理解佛的知見,才批評藏傳佛教。不是為了求名利供養,也不是貢高我慢,使讓我們去思維原始的佛法法義。